文章導讀▼
地震來襲毫不留情,選擇安全建築才是保護家人與自己的根本保障。OK111想透過此文章整理,藉此提醒您,購屋時不能僅看格局與裝潢,更應注重房屋結構設計與施工品質,並透過專家檢視來確認房屋的安全性。對於住在危險建築中的住戶,更需要提高警覺,盡早採取補強行動,確保居住安心。
台灣曾發生如九二一大地震導致多起建築倒塌,以及2016年維冠金龍大樓,再到近期2024年花蓮地震,因地震倒塌造成嚴重傷亡的事件。地震發生時,房屋結構的穩定性直接關係到住戶的性命安全。專家已總結出一些特別危險的房屋類型與結構問題,提醒民眾在購屋或居住時務必注意,以下為詳盡解析與對策:
高危險建築類型:海砂屋與爐碴屋
-
海砂屋
海砂屋通常發生在屋齡較高的建築,因混凝土中摻雜過量氯離子導致鋼筋嚴重腐蝕。其特徵包括:
-
地板、廁所、浴室天花板等區域油漆剝落或滲水情況嚴重。
-
陽台或廁所天花板腐蝕快速,鋼筋外露甚至鏽蝕肉眼可見。
-
-
爐碴屋
爐碴混凝土摻雜有害成分,如大量游離氧化鈣,遇水後會膨脹,導致混凝土表面出現脫落或起泡情況。可透過以下方式初步判別:
-
牆面、樑柱、天花板是否有粉末狀脫落現象。
-
頂樓與地下室濕氣較重的地方情況是否特別明顯。
-
建築施工與房屋結構設計常見問題
在地震中容易導致倒塌的建築結構問題如下:
- 結構平面與立面不規則(如「大L」、「大T」、「大U」形建築)。
- 底層軟弱層(軟腳蝦大樓):
-
底層挑高設計、高層建築中某一樓層的牆面數量明顯不足。
-
軟弱層會因吸收過量地震能量而產生變形與結構破壞。
-
- 短柱、短樑的設計與施工:
-
包括樑柱接頭綁紮不良、箍筋間距過大或設計不符合規範。
-
- 混凝土與鋼筋品質問題:
-
若混凝土強度不足或鋼筋配置密集且間距過小,結構抵抗地震能力會下降。
-

如何避免購買危險建築?
-
避免底層軟弱層大樓
軟弱層會導致地震時建築受力不均乃至瞬間崩塌,以下為常見特徵:
-
挑高設計:一樓層高度過高,可能作為商場或開放空間,但缺乏足夠的結構支撐。
-
牆面不足:某層牆面顯著少於其他層,結構穩定性大幅降低。
-
-
檢視建築穩定性
-
確認大樓設計是否對稱規則,如矩形、方形較為穩定。
-
避免購買「大L」、「大T」或「大U」形建築,這些不規則結構受力不均,容易在地震中產生扭力與破壞。
-
-
鑑別建材問題
-
看屋時留意牆面是否有異常剝落、起泡現象,詢問鄰居是否發現混凝土裂縫等問題。
-
可尋求建築專家協助,特別對屋齡較高的房屋進行細緻檢查。
-

改善措施與補助建議
對於已存在安全隱患的建築,可考慮採用以下補強措施:
- 結構補強
增設剪力牆、增設鋼斜撐或梁柱構架等方式,提升建築穩固性。 - 申請老屋健檢與補助:
-
台灣內政部提供老屋健檢與結構補助,協助住戶早日排查隱患。
-
可向當地政府或營建署查詢補助細節,為住宅進行結構性能評估。
-
要分辨一棟房屋是否安全,有幾個關鍵檢查項目和步驟可供參考,從外觀到內部結構進行全面評估,才能確保房屋在地震、颱風等極端情況下足夠穩固安全。以下為分辨房屋是否安全的建議內容與常見事項:
-
觀察房屋外觀與結構特徵
-
-
牆面與結構裂縫檢查
注意外牆是否有明顯裂縫或傾斜。特別是深裂縫可能代表結構性問題,需要進一步專業檢查。 -
是否存在不規則設計
避免購買「大L」、「大T」、「大U」形結構的建築,此類設計會因受力不均,在地震中更易受損。 -
檢查是否有軟弱層
外觀上如果發現底層挑高、牆面稀少或過於開放(例如設有大型商場或停車場),這可能是「軟腳蝦大樓」的特徵,此類建築在地震時容易倒塌。 -
屋齡問題
50年以上老屋多未符合現代耐震規範,樑柱設計不足。
-
-
內部結構與材料檢查
-
-
確認鋼筋與混凝土品質:
-
鋼筋是否有鏽蝕跡象?這可能是海砂屋或材料腐蝕的警訊。
-
混凝土上是否有脫落、粉末堆積現象?這可能代表爐碴混凝土的使用問題。
-
-
牆面與天花板檢查:
-
看牆面與天花板是否光滑平整,若有剝落或異常滲水,可能預示內部結構有問題。
-
注意陽台、地下室等濕氣較重區域是否有腐蝕或脫落痕跡。
-
-
-
確認是否符合現行耐震規範
-
-
新建築
台灣現行的耐震設計規範已大幅提升結構安全性,確保新建房屋能抵禦中強震。但購買老舊建築時,請確認其是否有進行耐震補強,是否符合當前規範。 -
查詢房屋的耐震設計
可以向建造商或房屋所有者索取相關結構設計與驗收資料,了解房屋的耐震能力。
-
-
尋求專業評估
-
-
房屋健檢
建議透過內政部或地方政府申請「房屋健檢」,由專業技師進行全面檢查,包括結構穩定性、地基沉陷以及耐震能力。 -
尋求建築師或結構工程師協助鑑定
專家可以透過專業儀器與經驗,檢查房子的地基是否穩固、是否有結構隱患。 -
使用結構補強技術
若確認結構有潛在問題,可考慮增設剪力牆、鋼斜撐或制震器等方式,進行補強。
-
-
調查周邊環境與歷史紀錄
-
-
地質與災害風險
確認房屋建於地質穩定區域,避免山崩地滑或地震帶附近。 -
房屋歷史檔案
查詢房屋是否曾經歷鋼筋外露、地基沉陷等事件,有助於了解隱藏問題。 -
鄰里狀況與住戶反饋
與附近住戶交流,瞭解建築物是否曾出現牆面剝落、漏水或其他安全問題。
-
-
震後快速檢查建議
如果房屋經歷過地震,應立即進行以下檢查:
-
-
檢查地基或結構傾斜
注意房屋是否有異常傾斜或沉陷跡象。 -
檢查門窗與牆角
門窗是否難以關合、牆角是否有新裂縫出現,這可能是結構受損的警訊。 -
專業檢測
透過專業技師或建築師進一步診斷是否需要進行補強或修復。
-
房屋安全不僅關係到財產,更直接影響住戶人身安全。在購屋或長期居住前,建議全方位檢查房屋外觀、內部結構與周邊環境,並尋求專業人士協助確保建築穩固。如對老舊房屋或潛在危險結構有所疑慮,應積極進行補強工程,並善用政府資源,如「老屋健檢補助」,提升居住安全。





